靈修手冊
靈修手冊 壹之一…道教的起源 一︰道教的中國土生宗教 道教是中國古代宗教按其自身內在的邏輯,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而形成的,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 二︰起源於自然的崇拜 華夏先祖崇拜自然、崇拜鬼神,盛行溝通人神意願的占卜等多種方術。 這種原始宗教逐漸演變成殷周時期的對「天」或「上帝」崇拜和祖先崇拜。到春秋戰國時期, 古代宗教經歷了顯著的理性化演變,與社會文化知識的分化。諸子紛起,百家爭鳴, 其中尤以道、儒、墨(三家稱為「顯學」)、陰陽家、神仙家等,在文化史上都有相當深遠的影響。 三︰形成的條件 至漢代,社會對宗教又產生急迫的需求,儒學發生宗教化,佛教也於此時傳入。 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當時崇尚黃老的思潮,兼綜合各家思想, 並與傳統的鬼神崇拜、神仙思想、陰陽術數等逐步合流; 從而,為中國文化「根柢」的道教的形成準備了必要的思想條件。 四︰道教教派的成立 東漢順帝時,道教早期經典《太平經》已經成書。 張陵也於漢安元年(142年)受得「正一法文」和「正一盟威秘籙」, 遂入蜀傳「正一道」(俗稱「五斗米道」)。他設立「二十四治」, 廣收徒眾,訂立規條,形成道教中第一個教派。道教於此時正式創立。 稍晚的光和(178-184)中,張角在東方廣傳「太平道」,建立起「三十六方」的道教組織。 壹之二…道教的戒律 道者之目的,不外超凡入聖,修真返璞,與道合德而玫濟世度人之功果,因此首重修持戒律, 一般教徒除其行為上必須嚴守「五箴六訣」外,尚須三厭五辛: 三厭者,即天厭雁,地厭狗,水厭鱉及烏魚;五辛者,則為蒜、薤、韭、芸薹、胡荽, 並且清心寡慾少食安眠為保養精、氣、神而達長生久視之不二法門,教徒隨其功行修為, 而逐漸加深其禁忌,因之除由老君五戒,初度七戒、初真十戒而至中極三百大戒外, 各宮觀多依戒律,復立廟規堂誡,「道藏」中三洞分別收入戒經即達三十餘種之多。 戒經者,道教傳度授戒所持之戒律也,由淺入深,故道教徒有多次「復禮」之規定。 壹之三…道教的經典 道教的經典均收在「道藏」之內,現用道藏係明朝正統年間刊印,故稱「備正統藏」, 計分三洞四輔十二類,合共五、四八五卷。 早期道經稱為三洞經,計有上清、靈寶、三皇三部份,後來合成稱為「三洞珠囊」, 唐時稱為「三洞瓊綱」,計有一百八十萬卷,宋時編為「大宋天宮寶藏」, 元時稱為「玄都寶藏」,後被蒙人焚毀。 道藏分洞真、洞玄、洞神三洞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