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7的文章

真經?偽經?

圖片
鄙人最喜歡的幾部經,其中兩部為《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及《 地藏王菩薩本願經 》,亦是有很多人認為是偽經的兩部經,見網上有很多不同見解,但除非是寫經本人,或已登聖境,已成證果,有大神通,大智慧之人,否則如只用邏輯辨證法,舉出前後矛盾...

七夕習俗

圖片
七夕習俗 (轉貼) 頤和園長廊彩繪:牛郎織女鵲橋會。(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中國的七夕節有不少常見的習俗,下面就一一介紹。 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說: “ 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 ” 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說: “ 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 ” 《輿地誌》說: “ 齊武帝起層城觀,七月七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 ”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 “ 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 ” 元陶宗儀《元氏掖庭錄》說: “ 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台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 ” 喜蛛應巧 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說: “ 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 “ 七月七日,各捉蜘蛛於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 ” 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七月七夕 “ 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 ” 宋周密《干淳歲時記》說; “ 以小蜘蛛貯合內,以候結網之疏密為得巧之多久 ” 明田汝成《熙朝樂事》說,七夕 “ 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觀其結網疏密以為得巧多寡。 ” 由此可見,歷代驗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視網之有無、唐視網之稀密,宋視網之圓正,後世多遵唐俗。 投針驗巧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明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 “ 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綉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征矣。 ” 《直隸志書》也說,良鄉縣(今北京西南) “ 七月七日,婦女乞巧,投針於水,借日影以驗工拙,至夜仍乞巧於織女 ” 請于敏中《日下舊聞考》引《宛署雜記》說: “ 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

觀音顯聖像

圖片
相傳為1959年台灣八七水災,左邊為彩色加工照

魔鬼的誘惑?

佛陀苦行六年在菩提樹下第七日開悟前受魔王波旬派遣部衆化為猛獸恐嚇他和化身美女誘惑他;又懷疑他修行決心去動搖他;他以手觸地,意指大地可證。 耶穌基督在曠野四十天受魔鬼誘惑,基本可以理解為缺水缺糧,引誘他變出麵包,又引誘他從屋頂跳下及許下諾言,把全世界的權...

禪詩一百首

【典藏】 禪詩一百首! 《轉貼》 1.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 (神秀示法詩) 2.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六祖示法詩) 3.處處逢歸路,頭頭達故鄉。本來成現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開悟詩) 4.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塵。已靈猶不重,佛視為何人。 (文偃詩) 5.幾年個事掛胸懷,問盡諸方眼不開。肝膽此時俱破裂,一聲江上待郎來。 (分庵主開悟詩) 6.焰裡寒冰結,楊花九月飛。泥牛吼水面,木馬逐風嘶。 (本寂詩) 7.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自從一見桃花後,直到如今更不疑。 (靈雲志勤開悟詩) 8.山前一片閒田地,叉手叮嚀問祖翁;幾度賣來還自買,為憐松竹引清風。 (五祖清演開悟詩) 9.空門不肯出,投窗也太癡。百年鑽故紙,何日出頭時。 (神贊蜂子投窗詩) 10.常憶西湖處士家,疏枝冷蕊自橫斜。精時一片當時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虛舟普度墨梅詩) 11.南去北來休便休,白草吹盡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對悉。 (程顥題淮南寺詩) 12.岩上桃花開,花從何處來?靈支才一見,回首舞三台。 (覺海法因庵主開悟詩) 13.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列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 (寒山吾心詩) 14.孤雲將野鶴,豈向人間住?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劉長卿送上人詩) 15.我有一方便,價值百匹練。相打長伏弱,到死不入縣。 (王梵志我有詩) 16.南台靜坐一爐香,終日凝然萬慮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緣無事可商量。 (守安南台靜坐詩) 17.六祖當年不丈夫,倩人書壁自糊塗。分明有偈言無信,卻受他家一缽盂。 (悟新詩) 18.山縣蕭條早放衙,蓮塘無主自開花。三叉路口炊煙起,自瓦青旗一二家。 (惠洪詩) 19.他人騎大馬,我獨騎驢子。回顧擔柴漢,心下較些子。 (王楚志他人詩) 20.一樹春風有兩般,南枝身曖北枝寒。現前一段西來意,一片西飛一片東。 (了元詩) 21.祖師遺下一隻履,千古萬古播人耳。空自肩擔跣足行,何曾踏著自家底。 (五祖演雲詩) 22.瞋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 (寒山詩) 23.獨坐清談久亦勞,碧松燃火暖衾袍。夜深童子喚不起,猛虎一聲山月高。 (俞紫芝詩) 24.碧澗泉水清,寒山月華白。默知...

最有名禪偈

圖片
神秀之偈: 身如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 莫使惹塵埃。 慧能之偈: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生滅法

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

禪Zen

襌旨:不立文字,直指人心。 No word, just mind 佛在靈山莫遠求, 靈山只在此心心, 人人有此靈山塔, 傑人靈山塔內修。 (此偈與傳統有數個字不同,意思大致相同,個人理解為學佛無須刻意拜訪名山名古剎名寺廟,只須從內在世界下手,修行即修心,此乃個人見解,望各大德指正) Buddha do not have to deliberately visit the famous te...

主與路 Lo and Lu

主:我的首席大隊長啊! 為了考驗人們對我的信心,你將要用一切的方法去誘惑他們,但你亦會背負千萬年的罵名、惡名,你還願意幫助我去實行嗎? 路:主啊!正如你所說,我是你的首席啊!又有誰比我更適合 呢 ? 未經考驗的信心有如沙堡壘,被水一沖就毀滅,所以我的任務是多麼的重...

䦕經偈隨想

有下略淺粗疏法, 百十一秒易錯過, 爾往瞽聾捨放下, 無結衆生虛幻身。 (只是一時隨想,絕對無意冒犯,衆佛菩薩慈悲,寬恕弟子玩笑)

戒淫(婬)、殺、盜、妄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最後幾段明確說出戒淫(婬)、殺、盜、妄的重要性,基本上能做到的,雖不中,亦不遠矣.

Harmony

Reach the state of harmony is not easy. It can be achieved by two main factors: 1. The ability to control our desire. 2. The attitude when good things or bad things happen to us We have to learn and practice, again and again.

True Self

For m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find my True Self, However, we cannot achieve it with our five senses.. We can only reach our true self in harmony, then we can find the way to our inner world, this is where our true self 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