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差 決定你是5%的富人,還是95%的窮人



一念之差 決定你是5%的富人,還是95%的窮人

全球首富馬斯克在破產之際,選擇將剩下的錢全部投入公司;投資奇才巴菲特,收購企業時會特別聘用反對者來減少投資錯誤……這些世界級有錢人用自己的故事告訴我們,想成為有錢人,必須先掌握人的「心理」!

韓國資深企管專家鄭寅鎬深入接觸超過50位富豪,歸納出一套「致富心理」。透過掌握有錢人的思考與行動方式,我們將不再是財富的盲從者或金錢的奴隸,更能一步步朝著自由、自主的聰明有錢人邁進!

真正的有錢人更能抑制當下的享樂

在史丹佛大學附設托兒所實驗室,米歇爾博士提出一個假設,即決定人生成敗的重要因素在於是否能夠抑制想要享受當下的享樂本能。為了驗證這一點,他進行了一項實驗。他讓一群4歲的孩子餓肚子5個小時,然後把他們帶到餐桌前,給每個人分發了1個棉花糖並告訴他們:「等我回來的時候,如果你沒有吃掉棉花糖,我就會再給你1個。」

在經過15分鐘後,一些孩子無法抑制享樂本能,吃掉了棉花糖;而另一些孩子展現出自己的耐心,克服了誘惑。10幾年後,這些孩子之間的差異出乎意料地大。

那些能夠抑制享樂本能的孩子比無法抑制享樂本能的孩子取得更優異的高中畢業成績,SAT分數也高出了210分。20年後,他們的大學畢業成績也相當出色,在社會上適應良好,成為了更富有的有錢人。雖然米歇爾博士的實驗存在爭議,但很少有人對於能夠抑制享樂本能的人更有可能成功和致富的觀點提出異議。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通常提到「有錢人」,人們就會聯想到那些不需要進行什麼特別的活動,憑著累積下來的財富就能搭遊艇和專機,叫私人教練和整形外科醫生到家中,或悠閒地在游泳池、溜冰場、高爾夫球場、飯店餐廳消磨時間的有錢人的樣子,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全球著名的財富學專家湯瑪斯.史丹利博士(Thomas Stanley)曾反駁道:「在美國成功的有錢人大部分都是白手起家,他們住在中產階級的社區,開著中低價的汽車或二手車,而不是高級轎車。」

根據丹.斯特魯策爾(Dan Strutzel)的《有錢人的模式(The Top 1%)》,有錢人的支出遠遠低於他們的收入,他們會存下25~50%的收入,這筆數字相當驚人。此外,他們還不分時間和場所,深受長時間工作、壓力和睡眠不足之苦。他們只是用和普通人不同的方式做著不同的事情,他們也一樣為了生計比任何人都還要努力工作。

最重要的是,。華倫‧巴菲特至今仍然住在1958年以3萬1,500美金買下、位於奧馬哈的一幢只有5個房間的房子。

有一則傳聞說,他曾經住在一間沒有門的簡陋房子,結果遭到入室竊盜。華倫‧巴菲特從小就教育自己的孩子:「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他的孩子也學會了為自己規劃和開闢適合自己的人生。

同樣地,光源產業的李秀英會長自從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韓國國立研究型綜合大學,為韓國首座公立研究型科學與工程機構) 建校以來,總共捐贈了766億韓元,創下最高紀錄。她也是穿著在網路或電視購物上買的價值1萬韓元的衣服,戴假的珍珠項鍊,而非名牌服飾。

對於能夠控制享樂本能的有錢人來說,自我節制是必要條件。光是看每年《富比士》評選的全球富豪榜上提到的富豪,就可以發現沒有一個人過胖。一位從事全球貿易的朋友曾經說過這種話:

「看看街上路人們的身材,大概就可以知道這個社區有不有錢。在我曾經居住過的有錢人社區裡,幾乎找不到胖子,但是有運動習慣的人卻隨處可見。」

這是因為肥胖的人受到外部信號的影響大於從自己身體裡發出的信號,導致他們對快樂的控制能力下降,因此減肥的失敗率很高。

有錢人不會在賭博上孤注一擲。讓賭博成癮者感到幸福的並不是贏錢,而是那一瞬間的享樂本能。許多投資者明明知道不能做,卻還是沉迷於賭博或短期交易,這也是因為他們無法抵擋刺激和快感。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綜上所述,

追求實用的快樂,而非名牌

窮人渴望成為有錢人,這是「一時的快樂」。反之,有錢人專注於成為有錢人,並透過創造價值來做出貢獻。像菲尼這樣被認為只在意金錢而臭名昭彰的人,捐出了全部80億美金的財產,這就是實用的快樂。

猶太有錢人認為,除了解決食衣住行必需的財富之外,其他的財富都不是自己的,多餘的財產只是受到委託,幫忙管理而已,這就是所謂的「管家論」,因此不能緊抓著那筆錢。他們認為有錢人應該扮演人類心臟的角色,就像心臟把血液輸送到各個部位以維持人體健康一樣,有錢人應該把自己手中的財富傳遞到社會上,才能打造一個健康的社會。

根據研究,有錢人也會不分時間和場所,為了生計比任何人都還要努力工作。圖片來源 / Freepik

古根漢家族在畢爾包、紐約和威尼斯等地建造了美術館,他們也把積蓄花在有意義的慈善事業,特別是為藝術領域和航空領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如果你拚命地賺錢購買名牌手提包、皮鞋、衣服、汽車和手錶等,那就代表你是個假的有錢人,因為真正的有錢人所追求的已經超越了名牌或品牌。「10美金的手錶就很好用了,為什麼需要昂貴的呢?」從菲尼的這個反問就可以知道,真正的有錢人確信物質和一時的快樂,並不是提高自身價值或彰顯獨特性的因素,這種信念會延續到他們生命的盡頭。

因此我們應該時常記住傳說中的慈善企業家安德魯‧卡內基留下的話:「富有的死亡是不光彩的。」並且付諸實際行動。

社群媒體的「關心種子」中沒有真正的有錢人

我們的日常生活早已與社群媒體密切相關。人們一邊窺探別人的生活,一邊將可以向他人展示近況的工具掌握在手中,只要有空就會點開社群媒體。然而,上傳到社群媒體的照片中,有很多是會引起反效果的內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自戀型」照片。實際上,每10名社群媒體用戶中就有7人(68.8%)回答,大家好像只想在社群媒體上展現自己幸福的模樣,只有6.6%的人認為在社群媒體上看到的面貌就是那個人的真實面貌。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當然,適度的自戀是必要的,就像韓文中有一句話說,「健康的『關心種子(用各種方法博取關注的人)』能夠得到關注。」隨著社群媒體的發達,人們對於博取關注的「關心種子」的視線也變得寬容許多。

過去人們普遍認為關心種子總是為了博取關注而採取過度的舉動和言詞,但現在的氛圍開始轉變成接受關心種子是透過那些行為來宣傳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並且展示自己喜好的人。根據韓國的研究顯示,「透過社群媒體來炫耀慾望,比較類似於獲得他人的關注並提高自身價值的行為,而非為了炫耀財富或地位的行為。」

問題在於,有些人炫耀的時候,展示出的面貌比自己實際擁有的更多,或者超過自己的能力範圍,甚至涉足自己從未嘗試過的領域。尤其是在意他人視線的韓國人,他們的炫耀慾望具有獨特的一面。

韓國人在制定了一套理想的社會規範後,認為不違反那個標準才能受到人性待遇,於是逐漸習慣與他人比較的行為特徵。因為朋友背名牌包包,所以自己就算用信用卡分期付款也要買到才會甘心,或者因為進口車很流行,所以自己也要跟著開同一款車。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我們的身邊意外地有許多這種人,他們比起自己原本的面貌,更執著於他人眼中自己的形象。過度的炫耀慾望源自於擔心別人怎麼看待自己的恐懼感,因此財富的累積和真正的幸福才會隔了一段距離。因為生活的標準不在自己身上,最終只能過著別人的生活。

在吸引170萬讀者閱讀的岸見一郎的《被討厭的勇氣》書中,有一段文章說:

真正有自信的人,是不會自大自誇的。
因為強烈的自卑感,才會變得驕傲,

刻意誇耀自己是優秀的。
如果不這麼做,他怕身邊沒有人會認同「這樣的自己」。

近9成有錢人追求低調奢華,不張揚、不炫耀

窮人單方面上傳自戀型照片到社群媒體上,反之,聰明的有錢人並不會刻意在社群媒體上炫耀自己的財富,因為他們深知炫耀錢財只會招來嫉妒,對他們毫無幫助。筆者採訪了一些韓國白手起家的有錢人,他們向我解釋了不炫耀的原因:

「在一無所有的時候,沒有什麼可以炫耀的,而在擁有很多可以炫耀的東西後,就不能炫耀了,因為我比任何人都清楚,我的炫耀會讓對方感到憂鬱及產生相對剝奪感。」

這裡的重點是「聰明的」有錢人。有一些非白手起家的有錢人會在社群媒體上炫耀。人們在看到類似「我是以兆為單位在賺錢的人」、「我本身就是個奇蹟」等自戀型影片後,多少會覺得荒誕無稽,進而拒絕購買那間公司的產品。

低調奢華是有錢人的鐵則,更是他們能世代累積財富的祕密。示意圖非當事人。圖片來源 / Freepik

市場調查諮商公司哈理森集團的副會長吉姆.泰勒(Jim Taylor)訪問了6千名美國有錢人,結果顯示,淨資產增加的有錢人的關鍵特性就是對「低調奢華(Stealth Wealth)」的追求。89%的有錢人不會炫耀財富,他們相信不顯露錢財的低調奢華的重要性。他們不會把財富像教會的鐘一樣掛在頂端,用力敲響傳遍雲霄。

瑞典的瓦倫堡家族(Wallenber family)是備受世界敬重的有錢人家族,他們之所以能在超過160年的歲月裡脫穎而出,秘訣也是因為遵守了「雖然有錢,但不顯露」的家族鐵則。瓦倫堡家族的後代總是努力待在大眾的視線之外,比起追求外界的名聲,他們更強調實質和內涵,這讓瓦倫堡家族的人成為了真正的貴族。

有錢人透過看似灑脫的方式追求低調奢華,即,有錢人追求安靜的財富、不顯眼和不刻意炫耀的消費。遵守這3點的有錢人因為不張揚而更加耀眼。

有錢人的簡樸令普通人感到愉悅,並與暴發戶區分開來。一夜之間成為有錢人的暴發戶總是想展示自己的地位已經改變,於是購買跑車、名牌包、黃金手錶等來炫耀財富,這種行為出於反資產階級的反抗心理,可以說是一種自導自演。

加拿大卡加利大學柯蒂斯.伊頓(Curtis Eaton)教授的研究團隊指出,暴發戶的這種消費傾向讓大多數無法擁有奢侈品的人產生剝奪感。雖然購買昂貴的寶石、汽車和高級品牌服飾的行為可以先滿足擁有者,但對其他社會成員來說,卻會引發相對剝奪感,讓他們感到自己變得更加窮困。

反之,真正的有錢人通常不會公開資產,他們拒絕華麗和奢侈,追求簡約精緻的美。有些有錢人不會花大錢在打扮上,有時甚至穿著牛仔褲和T恤。據說一流的歌舞伎演員們很注重衣服的內襯,在若隱若現的地方上花心思可說是他們所展現的魅力。

真正的有錢人對打扮外表不感興趣,因為他們的內心遊刃有餘、自尊心高,所以沒有必要打扮外表。房子也是如此。與其把外部裝飾得十分豪華,不如注重內部,維持家中的安全,避免成為小偷下手的對象,這與人類的本性完全一致。

有錢人透過讀書累積知識,把錢花在皮鞋、腰帶和錢包等不顯眼的地方。哈佛畢業生說:「我在波士頓上大學。」也是出於同樣的脈絡,只有知道的人才能懂。

在心理學中,這種有錢人的態度被稱為「Counter signaling」,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透過不刻意炫耀來炫耀。」

(本文節錄自《有錢人的書櫃總有一本心理學書:打造你的「易富」體質,成為掌握財富的5%人!》,作者為鄭寅鎬,譯者為林又晞。)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香港報紙檔

計然七策

太陽星君真經、太陰星君真經